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煤炭产业向好拐点出现 回升基础难言稳固

2020-07-15 17:02110http://www.xkxm.com/news/20161

11月2日发布的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7元/吨,环比上行14元/吨,继续创年内新高,且连续18期上涨。这是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自2012年以来首次突破600元大关。从跌跌不休,到进入“疯涨”的快车道,煤炭价格大逆转,煤炭产业呈现新特点。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教授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煤炭产业的“政策底”和“市场底”已经形成,向好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不过,考虑到产业复苏基础仍然脆弱,煤炭产业仍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转型发展的步伐。

向好拐点已经出现

不久前,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编制发布的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4.7,比上季度上升0.9点,结束了连续9个季度的下降态势。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促进煤炭产业脱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并付诸实施,我国煤炭产业在经历了深度调整后,迎来了久违的曙光。”岳福斌说,继2014年底煤炭产业“政策底”形成之后,如今“市场底”也已经形成,煤炭产业向好发展的新拐点已经出现。

岳福斌说,当前市场价格的报复性反弹是煤炭经济运行的最大看点。这一轮价格上涨给煤炭企业带来了诸多利好,如企业资金流状况出现好转,效益同比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增幅为22%,其中第三季度增幅达1.9倍。不过,他也指出,煤价上涨总体上表现为“有价无量”,尚不能过于乐观。

据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煤炭产量仍保持下降趋势,累计下降10.5%;煤炭库存明显下降,三季度末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下降8.6%。进口煤大幅增加,前三季度累计煤炭进口量同比增加15.2%。由于价升量减,主营业务收入仍然下降,并且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2%。

此外,从投资看,前三季度,煤炭产业投资降幅达26%。投资大幅下降并远落后于社会投资平均水平,既是产业对市场变化的自我适应与调整,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缺失、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滞后的表现,需要格外关注。

从利润看,前三季度煤炭产业利润大幅提升的背后,一部分是产品价格回升的结果,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前期大面积裁员降薪降低人力成本(三季度煤炭产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9.4%)、供给侧改革财政补贴替代企业成本、应对资金链断裂风险实施债务重组或停息挂账的贡献,而且人力成本利润化的成分不在少数,需要引起警惕。另外,当前煤炭产业利润率仍然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1.5个点。

回升基础难言稳固

尽管煤炭产业向好发展的拐点来之不易,不过这一拐点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产业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

岳福斌说,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处于第五次长周期的下行阶段,并呈现中周期弱复苏与小周期向下调整交错的特征,新技术、新产业尚在孕育之中。全球资本市场不稳定、结构性问题突出等因素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从国内形势看,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L形筑底阶段,传统产业过剩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投资持续缩水,有效需求不足,短周期的经济波动在所难免。

从煤炭下游产业看,电力部门因煤价报复性上升将会受到成本过快提升的影响;钢铁业作为第二煤炭消费大户,在一季度短暂好转之后又继续萎靡不振;煤化工受石油价格等因素影响,经营状况欠佳,不少项目仍亏损运行;水泥建材受环境政策影响需求不旺。

“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岳福斌说,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一时难以改观,产业负债率过高的深层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产业长期不健康发展的产业集中度过低、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随着能源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煤炭有效需求难以增加。因此,煤炭产业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难免会出现反复,而且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抓住时机加快转型

当前,我国煤炭产能大于需求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初步预测全年煤炭需求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减少,与需求相比全国产能是充足的。不过,受水电出力下降,部分煤炭企业、用户、港口存煤偏低和铁路运力紧张等影响,局部地区、个别时段或将存在煤炭供给结构性偏紧的风险。

岳福斌表示,当前,煤炭产业应抓住拐点形成期,继续打好煤炭产业脱困发展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去产能、去杠杆的力度,优化生产秩序,有序、集中释放一部分先进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与相对落后产能,形成“良马驱逐劣马”的健康局面。

岳福斌建议,要加快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步伐,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优秀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提供必要支持,在融资、税收等方面创造并购重组的良好条件,引导企业进行跨区域、跨产业、跨所有制发展,积极推动区域性乃至跨区域煤炭大集团的形成,打造一批亿吨级煤炭大集团。

此外,要利用来之不易的好形势,补好短板,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加快去杠杆,实施补欠账,特别是要及时补上欠发工资,努力恢复正常工资,保障并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要努力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创稳中求进的产业新局面,迎接产业复苏。(转载)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投用
近日,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试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配套的超高压介质输送系统安全性能分析验证能力的空白,标志着煤炭行业已具备设计工作压力达100MPa液压软管的爆破性能、脉冲性能分析验证能力,能够为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可靠应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0评论2023-07-02544

山东能源集团李伟:建议组建煤炭保供联盟,实现全国煤炭保供“一张图”“一盘棋”
6月28日上午,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日照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日照举办。山东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出席开幕式,作主题发言。

0评论2023-06-30529

山西: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炎炎夏日,记者走进该省多座煤矿,地面看不到煤渣已成常态。煤矸石山变公园,治理后的污水可以养鱼,瓦斯成为清洁能源点亮城市灯火……占中国煤炭总储量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山西的荣辱都与煤炭有关。一座座煤矿的变化,背后是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0评论2023-06-29562

生态环境部:今年已审批煤炭保供项目等环评14个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环评1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4月全国共审批3.3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6万亿元。  综合环评审批情况来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迅猛,

0评论2023-06-011767

我国煤炭智能掘进亟待换挡提速
我国煤炭掘进工作面设备智能化水平虽逐步提升,但整体智能化水平要达到像综采一样少人无人,道阻且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构建煤炭工业智能化生态体系,到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代表,我国

0评论2023-05-292639

陕西:煤炭大省迈出“数智化”新步伐
操作员一键启动,地下采掘设备自主割煤、采煤……这是很多人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描述。事实上,这样的描述已“过时”,并不足以展现如今煤矿的智能化程度。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的深度融合,正挖掘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巨大潜能:智能地质勘测,智能采掘、运输,智能安全监控,智能洗选、装车……煤炭生产中的每

0评论2023-05-252332

陕西省煤炭智能化开采能力达4.1亿吨
拥有360多处煤矿、产能达8亿多吨的陕西,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特别是2020年国家出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陕西结合实际,更大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陕西依托科教优势,成立陕西省煤矿安全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在煤矿顶板及冲击地压、水害防治

0评论2023-05-222264

陕西省煤炭智能化开采能力达4.1亿吨
拥有360多处煤矿、产能达8亿多吨的陕西,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特别是2020年国家出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以来,陕西结合实际,更大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陕西依托科教优势,成立陕西省煤矿安全研究院,加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在煤矿顶板及冲击地压、水害防治

0评论2023-05-182690

智能化煤矿为煤炭增产保供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任立新表示,据调度,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7家重点煤炭企业,已建成智能化产能13.93亿吨/年,占其总产能比例的74.7%,综采工作面平均人员劳动工效提升27.7%,掘进综合单进平均水平提升32.8%,智能化煤矿为近两年煤炭增产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煤矿

0评论2023-05-052797

 

loading